南京三埃工椌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4月在倫敦召開的OIML TC91SC2 R50-3cd研討會上介紹了有關耐久性試驗的報告,因參與國認為在實施中會受試驗設施的制約,未能寫入國際建議中。據我對修改國際建議的一些了解,沒能寫入國際建議,固然試驗設施是一客觀的原因,另一方面我認為一些廠家和國家這些年來并不像南京三埃公司在這方在花了這么大的人力和物力做這方面的工作,若一實施他們對自己的產品是否能達到建議的要求心里沒有底,即沒有做好準備。據我了解國外一些皮帶秤生產廠家大多備有一臺能基本滿足模擬實驗的裝置。退休前曾有一個廠家準備送我一臺,但因我已退休,也就不了了之。所以我認為耐久性的試驗設備的具備不是主要的困難,主要的困難還是在測試方法和指標的制定才是將來討論的主要問題。只有一些廠家在耐久性方面做了工作,有一數據,才能對我們提出的報告進行討論。
制定皮帶秤耐久性有一個根本問題需要解。就是耐久性實驗的目的,不能是因為在皮帶秤R50國際建議中已有了這一條規定,就參考使用環境的干擾因素提高嚴酷度來規定皮帶秤的耐久性。因為對皮帶秤R50建議中已對干擾和影響因子的試驗做了明確的規定。如果把耐久性的要求理解為是對這些實驗的嚴酷度是不妥和不完全的。
我是這樣理解耐久性實驗的目的。根據非自動衡器R76號國際建議“耐久性實驗”一項中指出,在完成該實驗后,“以確定由磨損引起的耐久性誤差”。它是經過對衡器加卸載十萬次來測定衡器,主要是機械部分的損壞性。因為一臺衡器的機械部分已損壞到不再能保證測量準確度,需要更換才能再使用。對皮帶秤耐久性試驗的目的或效果,最終能體現在哪些方面,才是用戶和廠家最關心的。它不像非自動衡器要求做過十萬次加卸載的耐久性實驗,“由磨損引起的耐久性差,不應大于最大允許誤差的絕對值”,對比的結果是很直觀的。而對皮帶秤來評價就比較復雜一些。通過耐久性實驗的皮帶秤是使用周期增強了,還是適應不同特性環境皮帶秤的能力增強了?還有待實踐的驗證。
我還有個建議,南京三埃公司對耐久性實驗已有了一套測試辦法,雖然未能寫入國際建議,但TC91SC2建議各國可自行研究制訂關于耐久性的測試方法,所以為了保持我國皮帶秤的優勢,可將我們自訂的有關耐久性的定義和實驗方法寫入新制定國家檢定規程,至少規定0.2級皮帶該做耐久性實驗。該實驗可由國家法制部門來做,也可授權有實驗條件的廠家做,也可由法制部門的專業人員使用廠家的設備來做。過去有關吊秤的認證就是計量院使用鄭州衡器的設備來實施。因為只有經過現場皮帶秤的實際運用的結果,才能充分說明我們耐久性實驗的實際結果,對將我們的結果寫入國際建議更有利、更有說服性。
除建議在耐久性實驗更應偏重對承載器的耐久性或“磨損性”實驗,還應把好對皮帶秤型式批準和后續檢定、首次檢定時實際校驗關。因為只有把好型式批準、首檢、周檢實物檢定關,才能判別出產品的優劣,使不合適產品不能擾亂市場,嚴重損害合格產品的發展和進步。
最后有一點,修改國際建議可以是一個很長的時間,如對汽車衡加入集中載荷實驗條款,從提出到最后定下來,大約花了七、八年時間。這當中有一些廠家參與了有關的實驗,并經過實驗數據做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另外這不僅是一個嚴肅的科學問題,因為新的條款定下來,一些廠家就得更改原來的設計和工藝,還要做一些必要的實驗,也是經濟問題。一些先行的廠家必然在這方面就有更多的商機和市場。這也是我建議南京三埃公司力推將耐久性實驗條款寫入我國檢定規程參加國際建議修改的主要原因。